加快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
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文磊
一、换道领跑战略的背景与内涵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制造业的重要性。总书记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2014年5月,总书记视察河南,希望河南着力打好“四张牌”,其中第一张牌就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考察中铁装备时总书记提出了“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为推动我省乃至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2019年9月,总书记在考察郑煤时强调:“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去年5月,总书记亲临南阳视察,对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为南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应该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制造业发展作出了系列的战略部署,特别是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提出的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是对河南发展制造业的重大政治要求。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做出了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重大安排部署,绘制了“十四五”和未来一个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蓝图,十分鼓舞人心。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确保中央部署在河南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换道领跑战略是“十大战略”之一,也是推动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
市第七次党代提出,实施产业强市行动,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创造产业链集群发展新优势。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产业链链长制推进会上,再次号召全市上下坚持“工业立市、兴工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为现代化副中心城市建设跑出加速度、跨出高质量强化支撑!
南阳为什么要实施换道领跑战略?怎么理解和把握换道领跑战略的深刻内涵?我们首先要把两个问题弄清楚。
第一个问题,如何认识“换道领跑”的重大意义?
经过多年的发展,南阳工业体系较为完备,全市拥有37个行业大类,3000多种工业产品,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冶金建材、油碱化工、纺织服装、数字光电、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南阳的人造金刚石、大型防爆电机、特种印刷版材、超硬光学功能镀膜、大中微型PCB钻针、深海石油钻机等产品达到了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02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3.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63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创近11年来最好位次。制造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88.1%。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两大集群规模分别达到690亿元、58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6%、15.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0.1%、22.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0家、瞪羚企业6家、省创新龙头企业8家。牧原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1家企业进入河南民营企业100强;6家企业进入全省制造业头雁企业,总数居全省第3位; 79家中小企业入选全省“专精特新”榜单,居全省第2位;7家企业跻身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卧龙防爆、中光学、淅减、中源化学、鼎泰高科等成为各自行业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
但我市制造业当前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生态不优。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布局散乱,企业关联性不强,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上下游产业配套,且链上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链条衔接性不畅,还有部分地方慌不择食、“剜到篮里都是菜”,导致产业发展以“堆”代“链”,链群效应差、竞争力不强。市里明确的重点产业链中,超百亿的仅有7个,规模最大的装备制造业仅690亿元规模,距千亿级目标还有不小差距。相比之下,洛阳已经形成装备制造、新材料、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石油化工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襄阳已经形成汽车、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差距十分明显!二是产业结构落后。目前,我市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成以上,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仅占不到3成,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等五个增加值总量排在前5位的传统行业,合计占到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一半,高技术产业起步晚、总量小,尚未形成集群优势。同时,产品结构低端化,大部分工业企业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创新能力不足。无论是投入上,还是政策上、机制上、环境上、人才上,都存在较大差距。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3%,低于全省(1.76%)、全国(2.58%)水平;开展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仅占37%,距省定50%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高新技术企业仅有353家,全省占比不足4%,与郑州3500多家、洛阳900多家相比差距很大;高端创新载体严重不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只有1家,郑州、洛阳均为6家;国家级孵化器也只有1家,郑州11家、洛阳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孵化器数量甚至少于新乡、许昌、开封、焦作等地市。四是企业实力不强。大个企业少,尤其是缺少核心竞争力、辐射力、带动力、行业控制力强的重量级企业。在数量上,规上工业企业数量1663家,与郑州2378家、洛阳1762家、襄阳1800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在质量上,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5亿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亿元,居全省第16位。上市企业数量只有11家,还有8个县市区的上市企业是空白,江苏的江阴市,一个县级市就有58家上市企业,差距巨大。五是干部能力亟待提升。曾经有领导指出,南阳的干部谈农业一整天,谈工业一根烟,谈金融不沾边。这反应出我们的干部推动现代经济的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等,哪项都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直接相关,如果观念、能力跟不上,工作一知半解,何谈能够驾驭高质量发展,何谈加快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受到以上多重因素的影响,南阳工业增速在全省处于中游偏后。2021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012亿元,居全省第10位,占GDP的比重仅为23.5%,低于全省8.5个百分点,在18个省辖市中排名倒数第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51亿元,居全省第10位;实现利润111亿元,居全省第11位。实现制造业增加值898亿元,同比增长7.4%,占全部工业比重为88.1%,占二产的比重为65.4%,占GDP的比重仅为 20.7%。可以看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对现代化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严重不足!
大家知道,去年我国GDP已经突破了110万亿元,达到了114万亿元,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25万美元,已经非常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南阳2021年全市GDP突破4000亿元,但我们的人均GDP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80%,包括我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务员工资在全国、全省都是倒数。南阳人均GDP要想在十四五末赶上全省平均水平,每年GDP的增速就要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左右,这里面,制造业首当其冲。制造业是二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很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支撑点和结合点,拉动着一产、支撑着三产,制造业增速上不去,GDP增速肯定上不去。
我们还要看到,河南省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2015年的37.6%下降到2021年的27.9%,一直下降。而我市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2020年的27%下降到2021年20.7%,下降过快,这和南阳当下的发展阶段不相适应。如果说中国进入后工业时期,河南最多是工业中后期,南阳最多是工业中前期,因为我们过多依赖重化工产业的发展阶段还没有过去,还需要继续大力发展制造业,利用好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期,推动南阳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这个时期,不是去工业化,更不是去制造业化。基于此,省委做出实施制造业“换道领跑”战略这一重要决策,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南阳贯彻落实这一战略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个问题,怎么把握换道领跑战略的深刻内涵?
实施换道领跑战略,是河南省制造业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的重塑性变革。
这里讲的“换道”,就是选择更具潜力和前景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之所以需要“换道”,是由于原来的发展路径和模式(过多依靠资源、能源、土地和劳动力的投入,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低)不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换道是为了主动把握新机遇、激发新动能、发挥新优势。前面讲到的那么多的困难和问题说明,我市制造业已经到了不改变传统的路径依赖不行、不转型升级不行的时候了,只有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才能走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一条道”。比如:近年来贵州的大数据产业风生水起,三大运营商、多个国家部委和华为、阿里巴巴等顶级企业都在贵州建立了大数据中心,产业后发优势已转化为“换道”优势。这也是与河南省提出的“十大战略”和南阳市提出的“十大行动”完全吻合和一脉相成的。
这里讲的“领跑”,是相对于跟跑、并跑而言的,就是改变过往在产业选择、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一味模仿、跟进甚至亦步亦趋的被动状况,由跟在后面改为走在前面,实现新形势下发展的新超越。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上,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但“领跑”谈何容易,要想领跑,关键是创新能力要上得去,所以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要坚定不移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围绕“卡脖子”技术,强化科技攻关,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要达到60%以上,到2023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研发活动全覆盖。目前,河南省科学院南阳光电研究所已揭牌成立,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先进光学研究院、上海微纳光学创新中心、杭州军事智能化创新中心已投入运营,中光学集团在朝着“打造国家创新高地”的目标迈出了一个个坚实的步伐。
关于换道领跑的内涵,楼书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已经讲的很清楚了,他指出:“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就是要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同时,要在生态圈层上培土奠基。”
这里包含了四层意思:
一是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我市的传统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的70%左右,当前仍是南阳工业的基本盘和压仓石。近年来,受环境、资源等要素制约,南阳传统行业发展步伐缓慢,许多新上项目受到两高(高耗能、高排放)的限制,没有用能指标;许多既有的企业受产业政策的限制,用电、用能等要素成本高,融资贷款难,生存和发展都成为问题。如果不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就很难有大的竞争力,也很难有增加值,我们的规上工业增速就上不去。传统行业改造升级慢,是拉低我市工业增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加快推动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冶金建材、油碱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向中高端延伸,延伸出传统产业发展的“新赛道”,让传统产业转型为“新兴产业”,焕发新活力,再造新优势。
二是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和最具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当前,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发达省份和地市,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这些省市新兴产业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5%以上,成为推动区域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主要动力。去年,我省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24%,我市所占比重为22.7%,与发达省市相比,差距还很明显,也与南阳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打造副中心城市的需求不相匹配。近期,全国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十四五”规划陆续发布,在一些重点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
例如,广东省提出要重点发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等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浙江省提出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山东省提出要重点培育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芜湖提前谋划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等十大战略新兴产业,目前成为安徽省发展后劲最强的城市。
可以讲,“十四五”期间,新兴产业的竞争是省域、市域之间产业竞争的关键。作为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的南阳,必须在新兴产业上迈出更大步伐,抢占数字光电、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重点领域发展的“新赛道”,实现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
三是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当前已经拥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出现产业化的倾向,在今后一个时期能够快速释放发展潜力,将成为重要支撑的产业,代表了未来的产业制高点。由于未来产业具有巨大潜力和深远影响,世界主要国家都不约而同地着眼未来,加强对未来产业的布局,以期赢得未来全球产业发展的先机。
例如,美国提出了《2020年未来产业法案》,要求确保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下一代无线网络和基础设施等未来产业的联邦研发投入,以保持美国在全球经济的领导地位;欧洲,欧盟委员会于2019年起草了一项计划,由成员国出资组建规模高达100亿欧元的欧洲未来基金,致力于对欧盟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领域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以鼓励欧洲公司实现对来自美国和欧洲竞争对手的赶超;日本政府则于2018年出台《集成创新战略》,制定了未来在AI、生物技术、环境能源等关键领域的发展目标和举措。我国在“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因此,在未来产业上南阳必须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瞄准产业发展趋势,深入实施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必须前瞻30年,提前布局,结合我市实际,依托现有资源,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力争实现由实验室技术突破到产业规模化发展,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四是在生态圈层上培土奠基。无论提质发展传统产业,还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都需要良好的生态圈层。什么是生态圈层,简单来讲,就是产业发展的环境。楼书记讲,要在生态圈层上培土奠基,关键是要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和制度链五链深度耦合。
首先要对产业进行定位,确定我们重点要发展什么产业,形成什么样的产业链,然后围绕产业链的构建,去配置要素,包括传统要素(土地、能源、资源等)和现代要素(人才金融保障、现代物流、大数据等创新资源)以及政策体系、制度保障等。
具体来讲,一是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我们现有的产业需要怎么创新,需要配置哪些创新资源,我们要把创新的各类资源和要素集聚在产业发展上。比如:苏州工业园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的接力式企业孵化和培育体系,利用“大院大所”集聚优势,建设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引领发展的重大创新平台,吸引了近1/3世界500强企业在园区落户,效果就很显著。南阳市要重点围绕数字光电、防爆电机、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引进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宛设立分校分院和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在创新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科创飞地”,力争做到重点产业链都有知名院士加持、大院大所加盟、科创团队加力。二是要围绕产业链畅通供应链。在当前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要特别注重提高供应链的本土化配套率,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要实现宛品宛用,为我们南阳的创新产品提供足够开放的应用环境,推动这些新产品企业尽快在南阳发展壮大。三是要围绕产业链配置要素链。主要是为产业发展做好各类要素保障,如水、电、油、气、运、土地、人才、资金、物流、数据等方方面面,只有要素保障到位,项目才能落地,企业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四是要围绕产业链完善制度链。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朱书记常讲的,要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产业联盟会长、行业秘书长“三长制”作用,“三长”必须既挂帅、又出征,“一链一策”强推进,统筹抓好产业链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事项,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发展生态。
总之,实施换道领跑战略,产业是重点,赛道是关键,生态是保障。但良好的产业生态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长期的培养,只有不断地在生态圈层上培土奠基,南阳的一个个中小企业才能像小树一样成长为参天大树,南阳的产业才能长成一片片茂盛的森林。
二、构建南阳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
什么叫产业体系,过去我们讲产业体系是指一产、二产、三产的占比结构,这里我们讲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就是指制造业中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占比结构。
可以说,实施制造业换道领跑战略的目标就是高质量发展。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确定产业体系很重要(这相当于确定好我们的“主赛道”),要明确重点发展哪些产业、优先发展哪些产业、限制发展哪些产业?我们将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5+N”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着力构建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支柱、未来产业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讲就是要高位嫁接装备制造、绿色食品、轻工纺织、现代化工、冶金建材5个传统产业,抢滩占先数字光电、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7个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科学、前沿新材料、氢能及新型储能、量子科学、区块链6个未来产业,打造南阳“576”先进制造业体系。
近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三个《行动方案》:《河南省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发展行动方案》《河南省加快新兴产业重点培育行动方案》和《河南省加快未来产业谋篇布局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构建我省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和任务。市政府也将出台产业强市、制造业换道领跑、数字化转型以及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等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构建我市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和任务。
(一)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发展
这里,我们先要统一一下对传统产业的认识。我们经常讲,传统产业是制造业的基本盘、压仓石,像装备、纺织、服装、化工等传统产业吸纳的就业多,占出口比重高,是稳就业、稳外贸的重要行业;像食品、医药、钢铁、建材等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也是我市重要的税收来源。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风险和挑战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严峻形势下,保持传统产业平稳发展,对稳住工业基本盘,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更不是落后产业,关键是如何做好嫁接和改造。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强调,传统制造业不等于产能过剩,也不等于低端产业,更不等于夕阳产业。他说:“传统制造业关键是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传统制造业有极其美好的发展未来。经过技术改造、智能升级,传统制造业就可以成为高端制造业;经过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产业就可以成为朝阳产业。”
工信部明确提出,要加快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在河南,我们推动传统产业“四化”转型关键是要实施“六新”(新技术嫁接、新模式提质、新链条重塑、新空间拓展、新品牌培育、新生态构建)工程,推动传统产业通过高位嫁接形成“新制造”,焕发新活力,再造新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迈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关键环和中高端。
到2025年,南阳传统产业基本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关键环、中高端,传统产业新型化率要达到60%左右,完成这个任务还是很有难度的。
虽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发展不容易,但全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山西省,适时提出了资源型省份转型升级的举措,获批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改革试验区,争取到了电价优惠政策,新兴产业每度电价只要3毛钱(我省工业用电多年来一直是6毛钱左右),而且山西的传统企业只要新型化率达到50%,也可以享受3毛钱的电价。什么是新型化率呢,就是传统产业企业通过转型进入新兴产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0%以上的,就可以享受3毛钱的电价优惠政策。这项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山西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一些全国性的重大项目纷纷到山西布局,2021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7%,比全国快3.1个百分点,比河南快6.4个百分点,比南阳快2.2个百分点。
江苏省是我国的化工行业大省,2016年,该省化工行业产值突破2万亿元。“响水事件”发生后,江苏省痛定思痛,下大力气规范提升化工园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出清小、散、乱的小化工企业,到2020年,产业规模降低了6000亿元,但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化工新材料占比达到近50%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精细化工与化工新材料强省。
从我们周边来看,平顶山煤化工转型为尼龙化工新材料,也是很好的成功转型的例子。鹤壁市因煤而建,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大力培育数字经济,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7.7%,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获国家肯定和推广。
举一个企业的例子。安徽的海螺水泥是一家传统建材生产企业,这些年通过兼并重组,不断做大规模,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升竞争力,2021年净利润332.67亿元,而2021年河南全部水泥企业的利润总和也不到100亿。海螺水泥的转型成功,也是安徽省下大力气对传统行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集中度的结果。
“十四五”期间,南阳必须加大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发展、高位嫁接,重点是落实好以下四项任务:
一是加快传统装备转型智能“新装备”。发展方向是大型化、智能化、服务化和国际化。争取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装备产品,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其中“新装备”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装备制造是南阳的传统优势产业,防爆电气装备、输变电装备、油气钻采装备、汽车零部件装备、农机装备是我们的5大优势领域。河南的许继、平高在高压输变电领域全球知名,洛拖的东方红拖拉机和高端农机装备、中信重工的矿山装备、中铁装备的盾构机在国家“一带一路”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我们要奋起直追,依托南阳防爆、防研所、豫西集团、牧原装备、二机石油、金冠电气等行业龙头,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在防爆装备、电力装备、农牧装备、油气装备等重点领域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2022年规模达到800亿元左右。比如,汽车零部件和电机是我市两大主导产业,要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机、促进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甚至抓住机遇发展新能源整车。今年要重点推动南阳电驱产业园落地建设,我们说的电驱产业,不仅是传统的发动机、电动机,还包括电驱智能控制以及上下游的关联企业,这个产业的市场巨大,由高新区、市产投集团负责,与南阳防爆抓紧沟通对接,尽快完成土地手续,由政府平台公司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定制厂房,防爆集团负责招商,吸引上下游产业,打造千亿级电驱产业园。
二是要加速基础材料(冶金建材、油减化工)向高端“新材料”延链。要推动传统钢铁材料向特种钢铁材料转型,推动传统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和现代化工新材料转型,推动传统建材向绿色新材料、功能性材料、环境友好型材料转型。力争到2025年,新型建材、现代化工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亿元,初步建成全国一流的碱硝、石油化工基地和国内知名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南阳是河南省重要的材料工业城市,我市钢铁材料、水泥材料、碳酸钙材料等在全国、全省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南阳不是材料强市,主要是我们的高端新材料占比不足。要坚持以龙成集团为龙头,突出“绿色、减量、提质、增效”转型方向,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研制和宽厚钢板研究开发,支持发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海船舶等大型锻件,提高特厚钢的工艺绿色化、智能化水平。要以南阳中联水泥、淅水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发挥水泥窑炉“一窑多用”功能,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示范试点,鼓励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向上下游延伸,由建材供应商向综合建材服务商转变。要立足南召碳酸钙资源优势,依托立邦漆、三棵树、鑫泰钙业等优势企业,推动功能性色母粒、绿色建材、新型包装材料的发展,建设“中原钙都”。着力推进中源化学精品小苏打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碱硝化工及高性能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围绕南阳能源化工等龙头企业,以精蜡产品为基础,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特种蜡系列产品,将南阳建设成为豫西南最大石油化工基地。
三是打造轻纺食品现代时尚“新品牌”。轻纺工业转型升级,重点是实施“三品”战略,也就是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提高服装、家纺创意设计能力。对食品产业,要发挥我市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的优势,重点打造肉制品、面制品、乳制品、冷链食品、休闲食品和特色功能食品6大产业链,推动我市“国人厨房”向“世界餐桌”跨越。到2025年,河南要建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纺织服装基地、现代家居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到2025年,将南阳打造成为全国生猪生产中心、肉食品加工中心、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农牧装备制造中心、全球畜牧业技术创新交流中心、河南省重要的棉纺、高档服装面料生产和品牌服装加工基地。绿色食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产值分别突破1000亿元、500亿元。
(二)加快新兴产业重点培育
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共7个产业。“十四五”时期,结合我市实际,我们确定了数字光电、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7个产业作为我市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
当前,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支柱、新主导、新引擎。当前,哪个地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好,这个地市就掌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占据了新时期产业竞争的有利地位。
比如:四川省大力发展软件产业,近年来成功培育出了在全国有竞争力的软件产业集群。10年前,四川省软件产业基础基本与河南一样,在地方GDP中的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近年来,四川省内引外联、多措并举,大力扶植软件产业发展,2020年全省软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41亿元,软件业务收入总量占全国的5.2%,位列中西部第一,年主营业务收入百亿级的企业就有11家。而目前我省软件产业总规模不足200亿元。这些年四川的产业进步那么快,与新兴产业发展快有很大关系。
安徽省的“芯屏汽合”产业。近年来,安徽跳出中部求突破,积极拥抱长三角,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上,抢先机、拔头筹,实施换道领跑,跑出了安徽产业发展的加速度。以引进京东方为突破迅速成为全国重要的液晶面板基地,做大了“屏”产业,带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以引进长鑫存储为突破成为全国仅次于深圳的“芯”片产业基地,目前有280多家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企业齐聚合肥;以引进蔚来汽车为标志,迅速迈入了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2020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量10.5万辆,居中部地区第一、全国第四。在人工智能与现代制造业融合的领域,最好的例子便是位于合肥市高新区的“中国声谷”,领军企业是科大讯飞,目前园区产值已经突破千亿。这就是安徽的“芯屏汽合”产业。
相比之下,南阳这些年在新兴产业培育和抢滩占先上的确是失了先机。要加快构建具有南阳特色的新兴产业生态体系,到2025年,新兴产业产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30%。同时,要大力引进战新产业头部企业在南阳投资建厂,持续对接大华、浦科、中车等大商名企,紧盯不放、尽快落地,力争再形成2-3个战新产业链。
下一步,在新兴产业培育上,重点要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构建数字光电产业生态圈。落实好南阳市数字光电“1+10+N”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三中心、一基地”(中国投影机整机整装中心、国家的微纳光学设计制造中心、全国光学传感器制造中心、中国光学冷加工和镀膜产业基地)的产业布局,在南阳中心城区建设中高端光电产品加工制造中心和光产业研发中心,在高新区、卧龙区等地建设100个光学元器件生产单元,布局一大批卫星工厂,建设光学元器件生产基地,打造南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河南省科学院南阳光电产业研究所建设,市科技局要积极与省科学院对接,力争将乐凯华光印刷电子产业化研究院作为南阳光电产业研究所的分支机构,纳入省科学院重点支持范围。2022年规模达到325亿元左右,力争2023年达到500亿元。“十四五”末,形成年产光学元件10亿片(件)生产能力,数字光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把南阳打造成全国最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光电产业谷。
这方面,我们也是有一定基础的,我们有中光学、森霸等龙头企业;市政府已与浙江大华股份、豫信电子科技等信息技术龙头企业签约战略全作协议。南阳数字微显示技术与规模制造能力全国第一,潜望式手机棱镜技术和超硬光学薄膜技术全球领先。
二是推动高端装备产业打造“大国重器”。我们在座的肯定都参观过一些现代化的工厂,大家注意这些现代化工厂使用的高端设备,有多少是国产的、有多少是进口的?可以说,真正称得上高端的,多数是进口的。我国目前高端机床仍然90%以上依靠进口,机床我们叫工业母机,是高端零部件的加工之母;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大家都知道光刻机,其实还有很多,刻蚀机、封装测试设备等,90%以上依赖进口;高端检测检验设备,是为创新研发服务的,也是工艺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把关的关键设备,90%以上依赖进口;我们的高端医疗器械,核磁共证、CT等90%以上依赖进口。
南阳要要依托装备制造现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高端镀膜机、数控机床等前沿装备。加快推进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城市轨道交通和新能源装备产业合作项目的对接洽谈,在前期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更多的优质项目组团式落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清水科技为龙头,发展高端镀膜机系列产品。以煜众机械、力星激光等为龙头,培育壮大数控机床产业,重点发展面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产品,扩大高功率、高精度激光加工装备产业规模。依托我市现有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大力培育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高端产品占比,“十四五”期间打造一批行业领先的高端新装备。
三是推动新材料产业跃升高端前沿。聚焦先进冶金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实现从材料到器件、到装备的跃升。以中南钻石公司为龙头,积极拓展应用领域,布局完善超硬材料产品线,打造全球超硬材料产研高地。以西保集团、通宇公司、龙成冶金材料公司为依托,研发特种钢、高品质钢用保护渣、空心颗粒保护渣,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自动化水平,打造全国最大的冶金功能材料基地。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四是推动生物医药“康养一体化”发展。打通生物医药与康养产业链条,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构建预防、治疗、康养产业链,培育医学、医药、医养新生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现代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和医用卫材等产业,加快突破创新产品研发、转化、制造等关键环节,逐渐完善生物产业链,做强做优南阳特色生物产业集群。以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为龙头,形成种植-加工-成药完整的产业链条。以牧原生物制剂、蓝图制药、天华制药为依托,建立南阳生物保健产业体系,建强中医药产业基地。依托汇博医疗、迈松医疗、正得乐医疗等骨干企业,以新产品研发为突破口,开发智能化、低成本的结构替代、功能代偿、技能训练等康复辅具等产品。2025年,生物产业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五是推动新能源产业“高占比用能”替代。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及储能等产业,提高新能源在全社会用能结构中的比重。围绕方城县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进奇瑞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在我市尽快落地,吸引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电池等相关高端零部件配套产业项目建设和引进配套企业,结合我市现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国内规模化配套生产基地。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形成300亿级规模,可再生能源
六是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链群式发展。加强与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合作,加快浦科晶圆项目、鼎泰高科5G线路板、桐柏县智创源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在我市实现较大突破。围绕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和建设一批规模体量大、带动作用强的集成电路产业链重大项目,不断完善产业配套,形成集成电路上中下游产业链集聚发展。
七是推动节能环保“装备+服务”链式提升。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和资源综合利用装备,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着力形成“装备+服务”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围绕河南古德尼迪克公司建设中德产业园的机遇,大力发展高效节能装备、先进环保装备和材料等细分领域。加快推进洁达环保、金碧生物、双鑫机电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产业链上游装备产品发展水平,扩大中游产业规模,做强下游服务产业,构建产业间耦合、上下游衔接、技术先进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
“装备+服务”也就是二产和三产融合发展,现在一些制造业企业从卖设备向卖服务转型,这种适应市场要求的新模式,叫服务型制造业。比如,生产垃圾清运车辆的企业,现在各地市政部门多数不再买车了,基本上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按垃圾清运量的多少支付服务费,这就要求车辆生产企业由单一的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这不仅对企业生产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是一种考验,对企业的服务能力更是一种考验。
关于再生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有人称为待开发的“城市矿山”,是一个大的蓝海产业,全国都在抢先布局。广西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2008年起步,从无到有,经过1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建成“回收—拆解—粗加工—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及贸易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获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称号,成为梧州重要的支柱产业。河南省目前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是许昌长葛大周循环经济产业园,主要从事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去年园区产值也已经近千亿了。但像大周这样的园区在我市没有了,在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上,我市还需要规划引领,还需要出台一些更加精准的支持政策。
(三)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未来产业有三“新”的特征:一是依托新科技。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基于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二是引领新需求。未来产业将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和新消费需求。三是创造新动力。未来产业将催生新的产业业态和新的产业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因此,未来产业将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十四五”时期我国重点将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同时在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先导示范区,推动形成未来产业策源地。此外,还要实施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
河南省提出,要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重点,来推进未来产业的发展,实施创新体系构建、高端人才引育、产业孵化加速、金融资本汇聚、对外产业合作“五项工程”,到2025年,初步建成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未来产业增加值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15%,努力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
具体到我市,要结合我市产业和科技研发的实际,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氢能及新型储能、量子科学、区块链6个未来产业,到2025年,初步形成2—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未来产业增加值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15%。
人工智能: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搭建人工智能基础数据平台,推动开展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人工交互等相关技术研发,支持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关键网络设备等基础软硬件技术研发,推动人工智能在机器人、家居、可穿戴、汽车等领域规模商用。重点发展面向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数字影音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加快发展智能车载、智能医疗健康、智能仪表等行业应用智能终端。
生命健康科学:密切跟踪生物技术前沿领域,努力突破生命信息解读、生物合成、基因编辑、靶向递送、脑科学等关键技术,加快重组蛋白药物、新型疫苗、细胞和免疫治疗等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动智慧诊疗、养老科技、生物安全治理等重点领域应用示范,促进生命健康产业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预防化发展。
前沿新材料:开展智能仿生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等前瞻性研究,加快突破先进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人工晶体、生物基材料、石墨烯、新能源材料等关键技术,推动以新一代材料形成新一代技术装备,提升先进制造水平,建设一批前沿新材料中试验证基地和应用示范平台。
氢能及新型储能:聚焦高安全、低成本和自主可控,集中开展氢源低成本高效制备、低温和高温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零部件及其系统集成的技术攻关,加快金属板氢燃料电池电堆和高压储罐、低压固态储氢、低温液氢系统等技术装备研发,探索建设高效、智能氢气输送管网和加(液)氢站,推动氢燃料在城市公交、厢式物流等商用车及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等领域示范应用。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推动储能理论和关键材料、单元、模块、系统中短板技术攻关,加快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量子科学:重点依托信息工程大学,推进量子通讯、量子计算重大研究测试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国内量子信息领域标准制定,集中突破量子芯片、量子编程、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机以及相关材料和装置制备关键技术,推进建立以量子计算和量子传输为基础的量子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拓展量子信息技术在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绝对安全运行、信息与网络安全、量子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工业服务、金融服务、教育服务等社会关键领域的“杀手锏”产业应用,加快培育量子技术全产业链和生态圈。
区块链:聚焦加密算法、共识机制和大安全审计、防御部署等前沿领域,研究突破安全隐私计算、链上链下高效协同、跨链互联互通、智能合约审计、漏洞检测等一批区块链底层核心技术、组件化通用技术、细分行业专用技术,建立面向产业的区块链基础技术研发检测平台。加强区块链在产业治理、城市治理、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区块链+产业、区块链+金融、区块链+民生、区块链+政务等一系列应用场景,构建覆盖全省主要城市的自主可控区块链应用服务平台。
三、提高南阳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换道领跑战略,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南阳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核心竞争力,简单地说,核心竞争力就是“不可被替代的能力”,某种程度上,就是我可以替代你,你替代不了我,这就是我的核心竞争力,对一个人是这样,对一个企业是这样,对一个产业也是这样。
那么如何提高南阳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呢?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三个《行动方案》,要提高南阳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实施好“六大行动”:创新高地建设行动、集群强链提升行动、项目投资支撑行动、“千企升级”培育行动、数字融合赋能行动、开发区提质行动。
当前,全球产业发展呈现出五大发展趋势:高级化、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和协同化。高级化就是原来产业链、价值链位于行业的中低端,现在要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集群化就是要产业集聚或抱团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融合化就是发挥数字对经济的赋能作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新业态、新模式;生态化也可以叫绿色化,就是要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的排放强度;协同化,一方面是指一定区域内,比如一个专业园区内,产业的协同性;(在一定区域内,产业分工更细、更精、更专业,既要突出主导产业,也要有产业的互补性和关联性,还要避免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形成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另一方面,是指区域间产业的协同配套发展,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协作关系。(这里可以有省内的园区间的合作、城市间的合作,也可以有跨省的园区间、城市间的合作。)
我们实施“六大行动”就是顺应产业当前发展的这五大发展趋势,提升我市制造业竞争力的具体举措。
第一,创新高地建设行动。
提高产业竞争力,首要的任务是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
一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点提高工业四基能力,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四基”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它也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石,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比如,大力支持中光学集团围绕“微纳光学、功能薄膜、汽车智能互联、数字微显示、军事智能化”五大重点领域快速发展,推进光学零部件、光学功能薄膜、微纳光学、数字微显示、半导体光学技术、数字光电整机整装制造等占领行业制高点,打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七大产品”,即光学零部件、功能玻璃与功能薄膜、激光电视与数字投影机、微纳光学光波导器件与智能眼镜、车载抬头显示、数字化汽车智能大灯光学模组、量子级联激光器,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光学功能薄膜产业化基地。
二是要着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关于“卡脖子”问题,前两年,工信部梳理出来有25个“卡脖子”项目,如集成电路、工业母基、核心工业软件、计算机操作系统、高端轴承等等,这两年,我们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总体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国际差距巨大,工业机器人最重要的核心器件“减速器”和“伺服电机”主要依赖进口,这些技术主要集中在日本的安川、德国的库卡等企业手里。在这个领域,目前洛阳、新乡一些企业已经有了一些技术突破,“十四五”期间,能否在这方面解决卡脖子问题,我们十分期待。其它方面,如中光学在微纳光学、森霸在气体传感气、防爆在大型驱动电机、乐凯华光在柔印版材、鼎泰高科在PCB钻针等领域均有一定的优势,只要我们紧盯国际前沿,强化研发和技术攻坚,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十四五”期间,我市有望在这些领域实现较大的突破,为国家突破“卡脖子”技术做出河南贡献。
三是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这里的核心问题是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去年10月份,楼书记亲自为河南省第一批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揭牌。这些高能级创新平台,是贯通产学研用、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构建创新要素全链条耦合的关键环节。“十四五”期间,主要依托中光学集团、宛西制药、牧原集团、乐凯华光、南阳防爆研究所、豫西集团等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科研优势突出的高校院所,整合市内外相关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争创绿色印刷新材料、防爆电气、智慧农牧装备、冶金功能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产业技术创新“排头兵”。同时,依托市内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园区,建设集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试验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中试基地,实现重点产业集群中试基地全覆盖。
四是要培育创新型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工程,完善梯次培育机制,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大力培育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逐步建立完善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和科技“雏鹰”企业为引领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发展体系。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5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1350家以上,新培育创新龙头企业10家以上,“瞪羚”企业达到20家以上。
五是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全覆盖。要调动大中小企业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大企业要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创新驱动发展,为行业发展引领方向;中小企业也要主动地建立研发机构,有条件的独立开展研发,没有条件的可以联合其它企业、高校或科研单位一起开展研发。下一步,市工信局、教育局、科技局将组织知名高校和中小企业科研活动一对一的对接,建立帮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引号、支持和帮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实现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合作。
六是加快新产品推广运用。完善和落实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支持政策,加大河南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为新产品开放更多的应用场景,做好产销对接,推动宛材宛用、宛品宛用。
第二,集群强链提升行动。
产业集聚发展成为时代的特征。我们要围绕自己的主导产业,全面梳理产业链条,稳链补链强链,形成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态势,培育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被誉为“中西部第一县”的长沙县,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抱团发展,相关配套企业星罗棋布,长沙县由此打造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被誉为“世界工程机械之都”。2020年工业总产值实现2790亿元,仅工程机械一个产业产值就突破1600亿元。
又如,我市的数字光电产业也是集群发展的成功范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南阳数字微显示技术与规模制造能力全国第一,潜望式手机棱镜技术和超硬光学薄膜技术全球领先。中光学集团的光学镜头、光学元件、光学引擎、数码光学零组件等产品与技术在同行业国内领先,森霸公司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光电传感器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但总体上看,目前我市还缺乏一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工信部公布了两批重点培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全我市没有一个入围。所以,南阳要加快培育壮大自己的优势产业集群。
围绕打造“5+N”千百亿产业集群,强力推进落实20个重点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绘谱、聚核、铸链、织网”,提升产业链影响力、竞争力、带动力、控制力。大力培育壮大“链主”企业,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强化要素服务保障,降低企业发展成本,提升竞争能力,引领产业链发展。推进落实“三个一批”活动,不断扩增量成链群,努力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聚集一群的“葡萄串”效应。推动落实产业链链长、产业联盟会长、行业秘书长“三长”作用,加大服务力度,解决突出问题。同时,对重点产业链实行专项考核。
第三,项目投资支撑行动。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今天的项目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因此,强化招商引资,扩大项目投资,不仅对当前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也关系到长远,关系到我们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我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抓好制造业投资,尤为重要。
近年来郑州市先后引进了华为、浪潮、新华三、上汽、格力、海尔等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项目,新上项目形成新的增量,加快了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郑州市在2008年以前,煤电铝等资源型产业比重高达60%以上,但通过十多年的努力,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已经占到了工业比重的43.4%。
从全省来看,“十三五”以来,我们通过连续举办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豫京、豫沪、豫浙、豫苏等跨区域合作不断深入,全省承接先进制造业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422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2万亿元,形成了全省经济和工业的增量。大家可能不知道,近年来我们受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影响,全省关停退出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00余家,44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个啥概念呢,就是目前郑州市规上企业2318家和洛阳市规上企业1796家之和还要多点,如果没有承接产业转移、新上项目的补充,河南的工业增速下滑的会更惊人!因此,强化招商引资、大力承接先进制造业项目,对南阳来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和迫切。市委提出“项目为王”和“三个一批”,高度重视工业投资工作;市委要求我们今年新增2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也是靠工业投资项目的支撑。
第四,“千企升级”培育行动。
前面,我们讲过,南阳的百亿级企业数量少、龙头企业数量少,同时,我们的单项冠军企业、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也少。产业争先,最终要靠企业争先来实现。要把“千企升级”作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科技创新企业占领制高地的良好发展局面。
一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带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就很难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同时,龙头企业也是创新的引领者,没有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支撑,就很难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因此,培育龙头企业,特别是培育百亿级的头部企业是优质企业培育工程的重中之重。南阳要赶超襄阳、洛阳,培育一批百亿级乃至千亿级大型骨干企业是必由之路。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星级企业评定标准及奖励办法,加大对龙头型、链主型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快速发展壮大。要大力培育头雁企业。支持头雁企业通过创新转型、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支持头雁企业创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到2025年,力争百亿级企业达到10家。
在培育龙头企业上,一方面靠引进,另一方面,要重培育。近年来,深圳市培育本土优质企业成效突出,如华为、腾讯、大疆、比亚迪、华大基因等一大批优质企业,都是在深圳市从初创型团队培育成长壮大起来的。我们一方面要在招商引资上下大力气;另一方面在现有本土企业的培育上,也要舍得下力气,不能“招来了女婿,气走了儿子。”
二要全面扩容规上企业。规上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一方面,要稳存量。建立退规预警机制,精准定位存在退规风险的企业,及时掌握动态,一企一策”做好纾困帮扶。另一方面,要扩增量。按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成长路线,加快推动小升规入统,扶上马、送一程。强化政策宣讲辅导,引导主营业务收入已达规模的企业申报入统,帮助新开工投产的企业纳入联网直报,推动退规企业再次升规入统,确保全年新增升规入库企业260家以上。
三要扶持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稳定发展之基。疫情影响下,不少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困境,要以应急周转、减税降费、稳岗扩岗、市场拓展等为重点,抓好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政策措施的完善和落地,一月一汇总、一月一通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目前,国家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我们要抓紧落实。同时,积极培育高成长性企业,聚焦那些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实行精准扶持,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力争高成长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四要大力推进企业上市。上市是企业规范管理、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做大做强、裂变发展的重要路径。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十四五”新增10家上市企业、消灭上市企业空白县的要求,目前进度太慢,要聚焦优势产业,深挖后备资源,分层次、分行业、分梯队建立企业上市培育库,对拟上市企业实行保姆式、全周期服务,让更多优质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今年,要重点推动想念食品、中天防爆、南商农科、金牛彩印等加快股改上市步伐,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00亿元以上。
第五,数字融合赋能行动。
当前,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融合。融合发展,一方面是制造业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另一方面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衍生出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业。
这里有很多数字融合赋能的例子。上海有一家叫上海钢联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原来是一家以钢铁资讯为主营业务的IT服务企业,通过与二产的不断融合,逐步打造成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资讯、电商、仓储物流、供应链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商,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58位。这是跨界融合,衍生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成功案例,也是平台经济的范例。
这些例子表明,融合发展,不仅是企业发展模式的变革,也是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代表着工业4.0时代的制造水平。
南阳要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深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二要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聚焦数字化改革,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培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持续实施“企业上云”专项行动,确保今年实现2000家企业“上云”。要把新基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先手棋,加快构建以信息网络和数据设施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这方面,要以建设南阳市工业互联网标示解析二级节点为载体,促进工业数据的开放流动,支撑我市工业数字化转型,目前我省洛阳、漯河、许昌、新乡已经建立,工信部门要认真研究、积极争取。
三要加快“两业融合”发展。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互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围绕南阳企业的需求,大力发展产业金融、现代物流、检验检测、信息技术、研发设计、人力资源、节能环保、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把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拉力、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力,转变为发展的质量效益。大型企业周边,是吸引各种服务型企业集聚扎堆的重点,要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打造白河生态经济带结合起来,鼓励支持上市企业、知名企业在白河两岸建设总部,吸引现代服务业企业落户入驻,加快形成互促共进的集聚效应。
第六、开发区提质行动。
开发区是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要强化争先进位意识,把“十四五”确定的发展目标明确到年、细化到季,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强项目支撑,确保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超过75%,努力跻身全国开发区第一梯队。
一要突出规划引领。目前,全市开发区已优化整合为15个先进制造业开发区、1个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实现了“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的整合目标。市县两级要坚持全市“一盘棋”,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精准衔接“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科学编制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推动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特色优势鲜明、发展动能强劲的开发区发展新局面。各开发区结合已有产业、资源禀赋、区位特征等实际,选择发展潜力大、具有竞争优势的1-2个主导产业及1个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提高主导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要坚持改革赋能。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抓紧完成各开发区管委会“定班子、合机构、刻公章、挂牌子”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三化三制”和“管委会+公司”改革,因地制宜逐步精简或剥离社会管理职能,强化经济发展主责主业,让开发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经济管理、投资服务、招商引资上来,从本质上回归开发区的经济属性。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动市级权限能放尽放,进一步扩大开发区经济发展自主权,更好地激发开发区发展动力活力。
三要深化“百园增效”。坚持走节约集约高效的路子,一手抓挖潜,完善工业低效用地退出机制,加大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和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下大气力盘活土地存量,今年要全面盘活2.46万亩开发区存量建设用地。一手抓增效,加大土地收储力度,高标准制定入区产业项目投资强度、亩均产出等目标,鼓励新型产业用地兼容复合利用、拓展空间功能,切实树起以亩均论英雄的鲜明导向。
四、营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原材料、人工、融资等成本持续走高,不少企业经营负担加重,收入来源剧减,“等米下锅”“盼水浇苗”。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做好“雪中送炭”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进一步深化活动内涵、完善活动机制、提高助企能力,全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优环境。
去年以来,“万人助万企”活动已经成为我市推动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名片。我们要以一如既往地开展好“万人助万企”活动,打造南阳企业服务品牌,确保换道领跑战略顺利实施,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坚持“两个至上”理念。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企业至上、企业家至上”的理念。企业至上,就是要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效率导向,让企业满意度达到100%。要坚持“一企一单”“一企一策”,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凡是合理合法的,要按照“高、快、便、好、正、低、清”的要求,认真落实“13710”工作制度,确保有诉即接、有诉即应、有诉必办、有诉即办,办就办快、办就办好,让企业感觉到办事快捷、便捷、廉洁,努力让南阳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福地、近悦远来的热土,让企业家安心创业、科学家专注创新!企业家至上,就是要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努力营造爱护企业家、激励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今后,我们每年都要举办“企业家节”,评选功勋企业家,并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宣传。除了在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之外,还要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候选人或授予其他荣誉称号,让企业家切实感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关爱和尊重!
二要强化生产要素保障。用地难、融资贵、人才短缺等要素保障难问题,是各地企业和企业家反映的突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我们要当好“金牌店小二”,最关键的就是要在解决这些热点难点问题上狠下功夫,给制造业换道领跑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在用地方面,要用足用好国家、省重点项目供地政策,年度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标准地”,建立“土地等项目”制度,探索推行工业用地“拿地即开工”改革。在资金方面,要深入研究承接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用足用活现代金融方式,着力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尽心尽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要鼓励支持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债、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渠道直接融资。我市近期也将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引导基金,各县市区要深入研究,积极对接。在人力资源方面,要积极引进、培育高端人才和产业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继续开展订单培训、岗前培训、定向培训,在技能培训费用、缴纳社会保险费、稳岗离岗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强企业用工保障,解决好人才子女就学、就医等问题,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生态环境。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努力培育更多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工匠人才。
三要打响企业服务品牌。党委政府和企业是发展命运共同体。企业家流汗出力,党委政府必须给力!要认真落实“企业服务日”制度、深化“畅聊早餐”会商机制。践行“一线工作法”和“六心”服企精神,每月16号,所有分包联系企业的干部都要深入企业,现场帮助解决要素、生产、销售、物流、供应链等方面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有需要、我们马上到,企业有期盼、我们马上办”,当好金牌“店小二”。联席办要搞好统计,对没有参加的干部要进行通报,对尚未解决的问题要建立台账、跟踪督办,切实解决到位。要发挥好企业服务中心作用。5月18日,南阳市企业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运营,下一步,要健全完善功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助企活动,打造多维度、全方位的一流综合服务平台。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服务中心,要用心用情用力打造温馨贴心的企业之家,加快构建全生命周期呵护、全链条体系支持、全需求要素保障、全方位素质提升、全市场主体覆盖、全流程用心服务“六全”服务体系,变“端菜”式服务为“点菜”式服务,真正做到服务企业得力、得当、得法、得人心。要充分发挥诉求响应、惠企政策、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监测评价、综合服务“六部”功能作用,按照“高效、快捷、便捷、服务好、有正气、低成本、清廉”要求,为企业发展解决燃眉之急,让企业更加专心专注专业、安心顺心舒心放心地在南阳投资兴业、开拓市场、放开发展。要全面推行1%工作法。这项工作不能再停留在概念上。各产业链、各企业帮扶人要重点围绕技术、能源、用工、税费、融资等影响企业利润的主要因素,“一企一策”拿出降本增效举措,以100%的努力实现企业平均利润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的目标。
四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就是要形成换道领跑战略的推进合力。要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制造业换道领跑战略实施,研究协调解决战略推进中的重大问题与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强化重点工作事项日常跟踪和督导落实,建立任务分工台账,实行动态更新、定期通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方案实施。下一步要把主要指标及任务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体系。要引导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服务好换道领跑战略实施。各级新闻宣传部门加强先进经验、典型做法的宣传,营造全市上下、社会各界推动换道领跑战略实施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工信委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