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亮点企业

高新区:点燃澎湃引擎 隆起产业高地

时间:2025-02-28 来源:

“企业先后获得国家专利500余项,研发出一大批国际领先的产品。”在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绿色能源高端装备电机及驱控系统智能化项目现场,企业负责人介绍,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向“生产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新区的创新生态。

连日来,记者跟随高新区重点项目观摩活动的脚步,走进园区,探项目、访企业、看变化,从一个个重大项目、一项项创新举措中,感受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科技动力,聆听高新区矢志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产业高地的铿锵足音。

强链成群 提质扩量

“去年1月投产,全年实现产值9000多万元,今年预计突破1亿元。”景艺光电负责人魏总由衷表示,公司依托高新区的光电产业配套优势,产品质量国际一流,供不应求。

光电产业只是高新区优势产业强链成群、提质扩量的生动缩影。该区围绕“两主一新”产业链群,紧盯“产业链规模、新增规上企业、新招引项目数量”三项主要指标,加快提质扩量、攻坚突围,成效明显。

防爆产业攀高向强。依托南阳“云防爆”、防爆工业互联网等平台搭建全国防爆智能服务中心,提供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和全产业链数字智能服务,推动防爆装备产业优势再造,力争2025年产业全链条产值突破70亿元,成功申报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光电产业突破向新。以中光学集团为龙头,发挥技术优势,锚定新一代汽车光电、IT光电和智能手机发展方向,推展集成产品和终端产品,全力打造以中光学集团领头、多家亿元企业跟随的“雁阵”式产业发展集群。

现代中医药产业集聚成势。依托传美、艾草产业园,着力引入一大批艾草加工企业,支持贝佳吉建设现代中医艾草制品精深加工生产基地项目,延伸艾草产业价值链条;加快南阳同位素医药生产研发中心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创新药研发及产业化生产,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储能聚势。

创新赋能 转型升级

短短几个月,年产300台专用车辆项目主体框架已经完成;

应急电源车、餐饮车等各种特种汽车一字摆开,去年实现产值1.3亿元……企业负责人说,公司依托自身建成的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高新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加快企业主体培育。以“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以及企业评星为抓手,实施制造业企业培育工程。力争2025年新增规上工业16家、省级“专精特新”1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翊轩光电成功申报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卧龙防爆成功申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省先进光学与功能镀膜中试基地、省高效电机及驱动产品中试基地良性运营,全面提升创新平台技术水平和双创载体孵化能力。2025年,力争新培育省、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以上;创业中心、中关村e谷软件创业基地在国家评价中达到B类以上,信息谷创新中心在省评价中达到B类以上档次。

引育高端人才团队。落实“诸葛英才计划”,坚持“引、育、用”有机结合,引导各类人才快速集聚,打造以高端人才、紧缺人才为主体的多层次人才体系。2025年,力争引进硕士2200人,培育省市产业创新领军人才1-2人,省、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

项目为王 务实招商

“在企业即将投产的关键时期,区管委会帮了一个大忙,解决了员工住宿及员工子女就近入学的大难题,太给力了!”中荣防爆新型智能防爆电气负责人说。

高新区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要素保障“四个关键”,强化土地、资金、用能等要素保障,全面做优服务,推动招引项目快落地、争取项目快实施、成熟项目快建设、在建项目快投产。

全力以赴抓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抢抓国家推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契机,招引一批与区主导产业深度契合、协同发展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发挥3个园区服务中心和高新投资、中关村e谷、信息谷3个招商平台专业优势,灵活运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源招商等方式,加快落地一批优质项目。

高质高效推项目。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一门心思谋项目,一心一意争项目,一竿到底干项目。2025年,全区计划实施省、市重点项目43个,总投资282.5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04.9亿元以上。鼓励镀邦光电产业园、防爆集团绿色能源高端装备电机及驱控系统智能化项目、中光学汽车智能光电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贝佳吉集团中医药制品生产基地项目等投产项目,尽快实现满负荷生产、不间断生产,最大限度发挥项目经济效益,全力跑出满产达效“新速度”。

向高而攀,向新而行。高新区点燃澎湃新引擎,在奋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产业高地的征程中当先锋、打头阵、走在前、开新局。

责任编辑:张艳喜